《石油权力》:站在能源转型的风口浪尖回望石油时代的“巅峰对决”

点击“中油书店”关注我们


当下,能源转型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绿色风暴、电动风暴、数字风暴和市场风暴已有铺天盖地之势。

但这意味着传统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产业没落了吗?绝对没有。过去三年,传统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依然保持在80%以上,而传统能源近70%来自石油天然气。其实,人类依然还处在“石油时代”。

今天隆重介绍一本演绎石油时代关于“石油权力”巅峰对决的书——《石油权力》。讲的是二战以后美国、沙特和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三角关系”的故事。

《石油权力》:站在能源转型的风口浪尖回望石油时代的“巅峰对决”

点击图片购书


本书主要讨论“石油权力”这个话题,而载体是美国、沙特阿拉伯和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为什么会选择这三者?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消费国,也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现在又重新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沙特更不用说,中东长期以来是全球石油政治的“高端竞技场”,沙特曾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其最大产油国的地位只是近两年才被美国超越,沙特还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领头羊。那么,阿美石油公司和后来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呢?阿美石油公司(Aramco)其实在二战以来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单个对外投资和运营实体,而且背景雄厚,其四家母公司都是超级石油巨头——雪佛龙公司、德士古公司(2000年与雪佛龙合并)、埃克森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1999年和埃克森公司合并)。1988年,阿美石油公司转型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可以说,美国是发达消费国的代表,沙特是产油国的代表,阿美石油公司是跨国石油巨头的代表,他们之间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关系”。所以,如果谈石油权力,它们三者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


《石油权力》:站在能源转型的风口浪尖回望石油时代的“巅峰对决”

01

本书的八大亮点

本书主要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理论视角,特别是运用已故的知名IPE学者苏珊·斯特兰奇的《国际与市场》一书中提出的“结构性权力”理论,梳理和评估二战以来,美国、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这三个行为体形成的“三角关系”中,其结构性权力是怎样的?以及不同的阶段,结构性权力是怎样变化的?本书的核心是运用IPE理论来解释世界石油体系及中东石油政治下,沙特、美国和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中的石油权力关系。本书主要有以下八大亮点:

亮点之一,描述了世界石油体系及其构成的三类主要的行为体。重点指出世界石油体系是国际体系的子体系,而构成世界石油体系的三个主要行为体分别是石油消费国、石油生产国(出口国)和国际石油公司。

亮点之二,强调了世界石油体系的核心是石油权力,以及构成石油权力的六种子权力。石油之所以具有“权力”,是因为石油是一种战略性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血液”,是国家可以利用并实现国家权力最大化的一种“工具”。石油具有“权力”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具体而言,石油权力至少包括六种子权力,即资源(生产供应)权力、市场(需求)权力、输送(通道)权力、定价权力、技术与管理(知识)权力、金融权力。

亮点之三,解释了石油消费国、产油国和国际石油公司之间能够形成“三角关系”的原因,预示着美国、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之间形成了某种“三角关系”,而这是分析结构性权力的前提和基础。“三角关系”包括三组关系,其一是产油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全球油气市场上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消费国与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母国政府(host country)与本国跨国公司的关系;其三是产油国与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东道国政府与跨国公司(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亮点之四,介绍了中东石油政治及其特点,中东石油政治是分析美国、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三角关系”的背景基础。在中东地区,石油的政治属性尤为明显,其标志性案例就是1973年10月至1974年3月,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产油国联合发起了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石油禁运”,使得石油政治声名大噪。最近几十年,中东石油政治呈现出了“五化”特征,即家族化、组织化、集团化、碎片化、金融化。

亮点之五,逐一定性分析了“三角关系”中的三组关系,即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沙特与阿美石油(沙特阿美)公司的关系,以及美国与阿美石油公司的关系。这一部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美国与沙特关系的核心是“石油换安全”;沙特与阿美公司之间关系的核心是相互博弈、竞争与合作,以及沙特政府对阿美石油公司采取的“渐进式国有化”政策,确保了阿美石油公司撤出后,沙特阿美几乎“完美地”传承了阿美公司的衣钵;美国与阿美石油公司的关系实际上是母国政府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支持又相互独立的一种特殊关系。

亮点之六,重点介绍了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理论,以及本书基于该理论的方法论——界定了用于评价结构性石油权力的七个因子及其权重,特别是提出了“结构性权力指数”这一概念。本书还提出采用“安全”“生产”“金融”“知识”“市场”“运输”和“定价”这七个因子估值的加权平均,来量化评估结构性石油权力和结构性权力指数。

亮点之七,按照时间顺序把美国、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三角关系”划分四个主要阶段、九个次级阶段,逐一量化分析了各个次级阶段美国、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结构性权力评估情况。这是本书的另一大重点,主要是围绕七个因子,邀请八位长期研究沙特和石油政治的中东问题专家,对每一阶段、每一行为体的结构性权力进行量化评估,突出每一阶段的外部影响因素,以及评估每一因子打分的理由和依据。

亮点之八,基于九个次级阶段三个行为体结构性权力指数的变化,通过绘制折线图,找到美国、沙特、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三个行为体石油权力演变的规律,总结了几点规律性认识,指出了结构性权力指数的使用价值,并对中国及中国跨国石油公司如何提升结构性权力提出了意见建议。

《石油权力》:站在能源转型的风口浪尖回望石油时代的“巅峰对决”

02

知名专家学者对本书的评价

著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央党校特聘教授、研究员李绍先先生认为:作者勤奋苦练,成就此书。量化分析“石油权力”是本书的一大创新之处,打破了国内学术界泛泛地、定性描述国际石油政治的习惯。总之,这是一部优秀的著作。

著名国际安全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力先生认为:本书别出心裁,找到美国、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三角关系”这一特别视角,提出了衡量“石油权力”七因子,其分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本书是量化分析与定性论述的典范,是能源政治领域的优秀著作。

著名“一带一路”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战略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许勤华女士认为:本书深刻剖析了石油权力,是一本具有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其一,理论意义巨大,本书较好地结合了国际政治与能源专业,并用“三角关系”验证了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理论;其二,方法论创新,作者结合在石油行业的实战经验,回应了当前油价低位波动背景下能源产业的迫切需求;其三,“七因子”的打分方法具有实践价值。本书的可读性也很强。总之,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极具创意。

著名西亚非洲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室主任、研究员唐志超先生认为:本书富有创新性,突出窠臼,尤其是对“石油权力”的量化分析让人眼前一亮。

著名沙特问题研究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研究员廖百智先生认为:作者长期从事油气行业。本书是将实战经验与理论范式结合得近乎完美的典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

03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陆如泉先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国际能源战略学者,目前任某大型石油央企国际部副总经理。曾任某大型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战略发展部主任,《财经》《财新周刊》专栏作者,曾分别在伊拉克石油项目和苏丹石油项目工作多年。2006年至今主要从事国际油气合作与战略研究管理、政策研究、管理变革、“一带一路”等方面的工作。已出版《感悟石油》《“一带一路”话石油》《战略十年》《“一带一路”:中国油气与世界》等著作,已发表关于海外油气投资与跨国经营战略等各类文章超过200篇。

本书实际上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二战以后美国、沙特和阿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三角关系”研究——的“世俗化”版本。作者写作本书大约用了三年时间。书虽然是学术著作,但读起来更像通俗的畅销书,这主要得益于作者本人的文字功底和深入浅出的解读。


发布者:cubeoil,转转请注明出处://www.mirrorballz.com/archives/2079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